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
转型发展试点验收评估自评报告
一、学院概况
学院前身是1975年设立的农业机械系,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农业机械专业本科生;1998年增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并更名为机械电子系;2001年增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4年增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5年增设自动化专业,2009年更名为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分别评为首批和第3批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也是校级一流本科专业。2011年学院获农机领域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招收机械专业学位研究生。学院现设有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5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434人、硕士研究生37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4人,博士研究生12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4人,双师双能型教师50人。学院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2人,省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4人,市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8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
学院有机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习实训中心、电气信息实习实训中心和创新创业培育管理中心等四个实验实训中心,其中机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农机、机械、电气、电子四个专业实验室,涵盖26个功能实验室。实践教学用房面积近4200平方米,仪器设备2000余台件,总值2000多万元。拥有20多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省级1个,校级8个。
2015年以来,学院有省级精品课2门,校级精品开放课7门,承担教研项目20余项,其中省级项目4项,校级重点项目6项,发表教研论文40余篇;主持或与企业合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以及河北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河北自然科学基金等省市厅级项目30余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9项,省级社科成果奖1项,授权专利31项,取得软件著作权5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45篇,其中EI、SCI检索46篇,出版校本或规划教材10部,学术专著1部。
学院坚持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提升。近五年,依托“电子爱好者协会”“3D设计联盟”等专业社团,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获评全国十佳社团,连续被评为省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3D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获奖15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25项,省部级奖励96项。
学院秉承“勤奋务实、诚实敬业、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合,以“立足河北、辐射京津”为服务面向定位,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 “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学生研究生录取率近2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协议就业率始终在全校名列前茅。
二、转型举措与成效
(一)转型举措
1.加强转型发展工作组织领导,明确办学定位,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学院成立了转型发展领导小组,认真研究落实学院转型发展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明确“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型学院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竞争力。”的办学定位,凝聚力量,加强内涵建设,探索“企业讲师团”、“大型企业顶岗实习”和“中小型企业项目小组式实践”的教学模式,成立了由学院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以及校外专家(行业、企业)等人员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逐步完善建立地方、行业、企业参与的指导委员会制度,建设了农机与工程机械、光伏产业、智能制造和衣车配件制造等与燕山地区产业链结合紧密的科技团队,通过专利许可、技术转让、产品开发、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加快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秦皇岛、唐山地方产业链及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教师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应用型办学理念体现在学院各项重点工作当中。
2. 学院持续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深度和领域不断增强
学院每年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探索与企业共建冠名班、研发中心的新机制;加强校企实质性合作,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校企合作的深度和领域不断增强,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融合。学院选派的科技特派团,借助技术和科研优势解决企业难题,服务产业和区域发展,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
学院制定了 “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 “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支持教师学历进修、企业锻炼和参加各类培训,提高应用型能力。学院重视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4.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以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因地制宜,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落实、校企协同的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用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深化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 鼓励教师利用微课、慕课等手段进行教学,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了课程实验教学、校内实习、课程设计、校外实习、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以证代修”学分置换以及校企合作课程置换机制。充分依托秦皇岛地区大中型台资、创新型企业,同时加强与大中型企业的联系,推进大中型企业顶岗实习、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项目实践的“工作站”模式,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学院设有创新创业培育管理中心,采取专兼结合方式对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与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加强制度建设与督导,保障教学经费投入
校院两级制定了与应用型大学建设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文件、教学管理流程、专业设置和建设、课程建设和考核、校企合作教学等管理规定、实施方案和考核评价办法;制订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基地建设相关规定;定期按规定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学生评教和同行评价),进行教师教学的各种评优奖励;不断完善教学督导方案,进行全教学时段、全部教学环节的督导,定时进行教学督导的经验交流、培训和评比,二级学院不定期接受学校督导的检查和指导;及时发布教学督导简报,认真做好开学初、创新创业周和期末考试等集中和专向教学检查,定期进行全员范围的课程教学文档、考试试卷和毕业设计文档的检查;认真进行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及时处理违反教学规定的教学事故;及时向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反馈教学检查中的各种问题,认真做好教学评价靠后的教师的改进教学指导;充分利用各级领导、教师和学生等各种渠道收集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建立各级领导、专业带头人、教学部主任、同行教师和教学督导组成员不定时的听课制度,组织在校教师参加的教学观摩活动,及时将教师的理论年教学、实践教学等进行分项的评价,以利于互相学习,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全体教师协同学生管理部门认真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对初次就业率、专业对口就业情况、考研率进行进行认真的统计和分析;积极与用人单位的进行各种沟通反馈毕业生质量问题和对学院就业工作的意见。
转型发展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完成优秀,满足计划实验项目的指标要求,具有一定的项目扩展性;实验演示和培训过程中设备安全稳定;实验性能指标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无故障出现,质量可靠,售后服务良好。学院重视教学工作,本科教学经费占比逐年增长。
(二)转型成效
1.师生与企业合作研发的产品在央视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播出3项,分别是《葡萄出土记》、《吐泥成石》、《织草铁将军》。
2.教师参与录制的科普短视频节目“揭秘无线电”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华社等新媒体客户端进行了转载播放,在我校举行了全国首映仪式。
3.由我校牵头与企业共建了省级“光伏组件制造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和“光伏组件封测设备工程研究中心”。
4.与秦皇岛鹏鼎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鹏鼎学院鹏英专班”,自2017年起共有三批次52名同学进行了在岗企业培训,该项目获得省新工科重点项目资助.
5.机械工程硕士领域获批河北省第二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级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已顺利通过验收。
6.建立了农机与工程机械、光伏产业、智能制造和衣车配件制造产业科技特派团4个。
7.探索了“企业讲师团”校企合作授课新模式,聘请了山船重工、市无线电管理局专家来校讲座,探索了专家讲座、教师科普短视频推广和创新创业周活动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
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分别为首批和第3批校级应用型改革试点专业,同时评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带动其他专业进行转型发展。
9.签定了产学研合作协议20多个,其中省级1个,校级8个,与行业、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的专业覆盖率达到100%。
10.主持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9项,授权专利31项。发表论文145篇,其中EI、SCI检索46篇,出版校本或规划教材11部。
11.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3D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各类活动中获奖150余项(国家级25项,省部级96项)。有三维设计联盟、电子协会、影像传媒工作室3个项目入驻大学生众创空间。
12.学院现有双师双能型教师47人,占专任教师88.7%。;积极组织10位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33次,参加各级各类教学业务竞赛获奖15次。
13.论文题目基本来自于研究项目或实物制作,真实任务选题占比65%。
14.2019年度农机、机制、电气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教学有行业、企业参与度占100%、100%、90%。
15.81.1%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展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覆盖率100%。
16.近三年初次就业率96.6%,平均对口就业率86.4%;研究生率取率17.3%。
三、转型特色
“四个统一,一个全面”校内实习实训模式。校内实习实践环节引入职业资格认证,形成了“实习内容与认证培训相统一、能力目标与认证要求相统一、成绩评定与认证考核相统一、指导教师与培训讲师相统一以及实验室面向师生全面开放”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准化。
四、指标要素自评概况
共涉及47项指标要素,其中43项A,4项B。
五、努力方向
1、实践教学基地和教学模式改革需进一步加强
校内基础实验通用平台、专业化实训平台和校外综合实践平台三级平台融会贯通不够。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集教师企业实践、本硕学生实习实践、教师科研和学生就业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校外基地(工作站)建设新模式并形成配套的管理运行机制。
2、科研团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院制定了“四个依托、两个面向” (依托秦皇岛卢龙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唐山地区农机制造企业、秦皇岛开发区光伏企业和秦皇岛数谷大厦创业园机器人企业。面向唐秦地区中小企业,研制开发变频器等仪器仪表;面向农业生产领域,开发农业自动化、农业机械设施)的科研团队建设规划,着力推进团队建设,承担了一些科研项目,但到位科研经费较少。要以科技特派团、技术创新中心、机电检测技术研究所、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为载体,基本实现“人人进团队”,明确努力方向,压实岗位职责,为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做好软硬件保障;按照服务地方、服务企业,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签订产学研协议,提高项目申报的数量和质量,争取到位科研经费显著提高。
附:指标要素自评表